社團法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皮膚外科

皮膚外科之發展-台灣經驗

Development of Skin Surgery in Taiwan

蔡仁雨醫師

皮膚外科是皮膚科學領域相當重要的一環。當一般皮膚科進步到一定水準之後,一定會觸及到皮膚外科的領域,皮膚外科能讓皮膚科醫師對於皮膚的治療更完整。皮膚外科與外科系統尤其是整形外科有相當大的重疊性,所以往往會受到限制與打壓。翻開美國皮膚外科的發展史,處處可見一些皮膚科先進與整外角力奮鬥的過程,經過不斷的努力,美國皮膚外科醫學會終於1975成立,開始皮膚外科發展的新紀元。本人於1992年於長庚紀念醫院開始成立皮膚外科,有系統的推展皮膚外科之發展與教育,其中包括皮膚腫瘤外科與皮膚美容外科,如莫氏顯微手術(Mohs micrographi surgery)、皮瓣植皮手術(Flap/Graft surgery)、頭髮移植(Hair Transplantation)、磨皮(Demabrasion)、膨脹試劑抽脂術(Tumescent liposuction)、換膚(Chemical peeling)、填充劑(Filler)、眼瞼美容(Blepharoplasty)、雷射(Laser)等。當初在長庚成立皮膚外科時受到整外極力的打壓,最後在皮膚科曾興隆主任及院長張昭雄的大力支持下才能順利推展。由於長庚的成功模式,激發其他醫院及年輕皮膚科醫生紛紛想投入這個領域。1998年本人離開長庚醫院加入台北醫學大學團隊,於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成立全台第一個皮膚雷射美容中心,開啟另一波皮膚雷射美容的新紀元。皮膚雷射由早期的磨皮汽化雷射、色素性雷射、血管性雷射、除毛雷射、發展到非表皮汽化回春系統、光動力療法以及血管內雷射等。 
綜觀整個台灣皮膚外科發展史仍有許多不足及不健全之處,值得大陸借鏡:
第一、許多老一輩醫師仍排斥皮膚外科之發展,尤其是美容部分,使得新舊世代皮膚科醫師存在某程度的矛盾,影響到傳統醫學倫理。
第二、由於市場經濟導向,使得年輕皮膚科醫師太過於商業化、抄短線,捨棄腫瘤外科而偏好美容外科尤其是雷射或回春術等。
第三、年輕醫師紛紛開業,留在醫學中心的人才不多,研究論文產量太低,無法有效提升皮膚外科的學術地位。
第四、至今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對皮膚外科發展並沒有提出一套有系統的規劃或成立皮膚外科醫學會,來統籌整合皮膚外科醫師。
總之,皮膚外科是皮膚科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它不僅是皮膚病治療的延伸,也可以成為皮膚基礎研究之手段與應用,是新一代皮膚科醫師必修的課目。

10046 台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1-2號4樓
(02)23880595~6
(02)23880597
derma.email@msa.hinet.net
社團法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皮膚科醫學會,臺灣皮膚科,台灣皮膚科,0101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