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皮膚外科

靜脈曲張及微血管擴張

靜脈曲張會有什麼表現?

靜脈曲張是個常見但被忽略的疾病,在台灣有許多人有靜脈曲張,尤其是中老年婦女,會感覺腿部痠麻僵硬、抽痛、腫脹,尤其是下午過後症狀更明顯,雙腿感覺沉重易疲倦,腿部會出現青藍色腫大的血管,青藍色或紅色的血管絲,甚至造成行走困難,所以雖然有人認為靜脈曲張是美觀問題,但它也會嚴重影響活動能力。

 

靜脈曲張的臨床分期

分期

表現

第0期

沒有靜脈疾病的問題

第1期

微血管絲或蜘蛛網血管

第2期

靜脈曲張(站立時血管直徑大於3mm)

第3期

腳踝組織水腫

第4期

有皮膚變化,包括鬱血性皮膚炎、色素沉澱、皮膚發炎、發紅、萎縮、硬化(脂肪皮膚硬化症lipodermatosclerosis)

第5期

癒合的靜脈傷口

第6期

開放的靜脈傷口

 

靜脈曲張會有哪些併發症?

若是不預防及治療靜脈曲張,將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慢性傷口不癒合及傷口感染(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腫大的靜脈突然破裂出血

鬱血性皮膚炎(會有色素沉澱及搔癢難耐)

皮膚發炎、發紅、萎縮、硬化(脂肪皮膚硬化症lipodermatosclerosis)

靜脈炎、深層靜脈栓塞,肺動脈栓塞

 

為什麼會引起靜脈曲張?

血液從心臟打出去之後,經過動脈與微血管後連接到靜脈,但是腳部的靜脈回流需要克服地心引力,人體會藉由小腿肌肉的收縮壓迫表淺靜脈(人體的第二顆心臟:肌肉幫浦),再加上靜脈瓣膜的單向閥機制,使血液只能往心臟的方向回流。然而,由於年紀增長、久站久坐、懷孕、肥胖及其他種種因素,這套回流機制出了問題,血液逐漸會鬱積在腳部,於是造成了我們所見到的血管絲甚至腫大的青藍色血管。

 

誰容易有靜脈曲張?

懷孕、年紀大、久站久坐的職業(如上班族、醫護人員、空姐空少、櫃姐、美髮師、攤販…)、女性、肥胖、有家族史、抽菸、腹部腫脹或腹壓大(慢性便秘、慢性咳嗽),手術或腿部外傷…等,都容易有靜脈曲張。

 

為什麼皮膚科醫師可以做這項治療?

在皮膚科的範疇中,原本治療靜脈曲張就占了一席之地。回顧歷史,在1910年代,歐洲的兩位皮膚科醫師Scharff 及Linser發展出了最早的硬化劑治療靜脈曲張。在1950年代,瑞士皮膚科醫師Robert Muller因為對於當時的靜脈曲張治療不滿意,於是發展出了靜脈曲張顯微手術(Ambulatory Phlebectomy,或是 Hook Phlebectomy)。因此,皮膚科的教科書、學術期刊及國際會議也常常討論靜脈曲張的治療,而在國內外也有許多皮膚科醫師從事靜脈曲張的治療。

 

這項治療怎麼做?

常見的治療有口服藥、彈性襪、體外雷射、硬化劑及侵入性療法。如果碰到網狀靜脈或是靜脈曲張的病人,會先使用都卜勒超音波看看有無大條靜脈(如大隱靜脈)的逆流,如果大條靜脈也有問題,這時會建議病人一併處理,否則效果不好,十分容易復發。

 

口服藥

口服藥只是輔助,目前最常見的是馬栗種子抽出物(Escin),其在衛生署的適應症為改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引起局部腫脹之輔助療法。

 

體外雷射及硬化劑

體外雷射運用雷射,硬化劑則是利用化學藥品,兩者的目的都是作用在表淺靜脈的血管內皮細胞。對體外雷射及硬化劑較有效的是血管絲、蜘蛛網靜脈及較小的靜脈曲張,可能有七到八成的進步,但也有可能會造成色素沉澱,色素脫失或皮膚損傷。

然而,若是有較大條靜脈的問題,會建議做侵入性療法。

 

侵入性療法

侵入性療法最常用的是靜脈曲張顯微手術(Ambulatory Phlebectomy,或是 Hook Phlebectomy)及微創血管內治療。傳統的手術因為需要住院較久且較易瘀青疼痛,目前已經較少在做。顯微手術是利用微小傷口把表淺的腫脹靜脈勾出,但對於有大條表淺靜脈的逆流,會建議用微創血管內治療,否則只處理小條靜脈效果不好,易復發。微創血管內治療通常是用雷射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或是電波。而微創血管內治療相較於傳統手術效果同樣好,但大大減少瘀青疼痛的不舒服。在先進國家,微創血管內治療是十分常見的,而且在門診治療,不需住院即可完成。

10046 台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1-2號4樓
(02)23880595~6
(02)23880597
derma.email@msa.hinet.net
社團法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皮膚科醫學會,臺灣皮膚科,台灣皮膚科,01013708